今年清明推出一个政策,没有掌声只有骂声,引起网友一顿“批评”
国家各种政策推陈出新,朝夕变幻。这不,清明节前夕,国家又推出了一个跟祭祀先祖相关的政策。不过这个政策非但没能赢得一片叫好声,反倒却收获无数骂声。
这个政策究竟是因何这么不受人欢迎的?具体咱还得结合历史原因来看。深挖其原因时,我们也许会发现,提出政策的人有苦说不出,在政策下的平民老百姓也觉得苦不堪言。那这个政策到底是什么?
一、突如其来的规定
(资料图片)
黑龙江省的一个公众号发布了一条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。该公众号的公告同时表示出以下几个讯息:1.禁止在实行土葬的区域推行和火葬有关的物品。这条规定还算清晰明了,毕竟我国一直以来都不断呼吁让火葬来代替土葬。
但第二条讯息却让人十分不解:严禁制造各种和殡葬有关的用品。这条讯息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,因为这后面还跟着明文规定的惩罚条款。如果私自贩卖相关丧葬用品,被发现后将处以罚款。而罚款金额一般都在获利的一倍以上和三倍以下。
这个消息一出,仿佛炸开了热油锅。本身大众对于国家一年年来削弱对传统习俗的各种习惯就颇为不满。不知从哪年开始,我们许多的传统习俗都逐渐被现代化的要求所替代。过年不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,去世后不再允许土葬和大肆祭拜,传统法定节假日开始各种调休。
种种对于传统旧制的更改,都在挑战国民们本就脆弱的身心。而禁止售卖殡葬相关用品的消息一出,更是火上浇油。因为在大众的传统观念当中,老祖宗和宗族是维系我们传统的重要根源。禁止祭拜先人无非是制止了对祖辈的惦念。
伴随这条消息一同出现的,是一片骂声。人们纷纷表示,这未免也太离谱了?一直按照这种速度更迭政策的话,传承是否会失去意义?甚至还表示:这是否是在一点点蚕食传统制度留给我们的记忆?
二、为何提出?
但这条政策还在一直有条不紊地推行中。因为过去的祭祀方式对环境的破坏过大,已经快要危及到我们的生存环境了。在祭奠过程中烧掉的纸钱都是珍贵的纸质资源。或许一扎两扎并不显眼,但每年一到清明前后,一车接一车的黄色纸钱被烧掉,只是为了人们“让先祖在地下有钱花”的美好愿景。殊不知,这些浪费掉的资源和资源在燃烧时产生的浓烟,会给环境造成多大的负荷?
更重要的是,许多的商贩会利用人们尊重先祖的心理,在售卖祭祀用的物品时虚叫高价。一个造价几十的纸扎用品,经过简易的加工后,被黑心的商贩们卖出几百甚至几千的高价。而人们在祭奠亡人时,又不好因价钱的问题与商贩发生争吵。这就导致殡葬用品行业一直以来都牟取暴利,扰乱正常的经济市场。所以国家才加强监管,以求恢复市场秩序。
三、科学祭祀迫在眉睫
一方面是紧迫的环境问题,另一方面是利用人们的善心大肆扰乱经济市场。国家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推行了禁止生产殡葬相关产品的政策。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,但也在情理之中。可是一刀切的禁止并不是长久之计。因为民间一直有句古话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”。所以目前最优的解决办法便是科学祭祀。
所谓的科学祭祀、文明祭祀,无非就是在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,使用电子的方式祭祀先人。对于逝去的亲人来说,所需的无非是一份惦念。如果能够把过去根深蒂固的、烧纸钱才算尽孝心的说法给替换掉,那社会环境无疑会获得巨大的改善。
结语
每一条看似荒诞的政策背后,都有其现实意义和原因。祭奠先人的心固然是好的,但我们也不能只顾及自己这一代人的感官,还要更多考虑子孙后代的绵延生息。令行禁止的政策背后,是对环境爱护的拳拳之心。而遵守政策,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。
殡葬业目前面对巨大的变更,你是否有祭祀先人的习惯?你认为科学祭祀还能在哪些方面有所体现?把你的想法写在评论区下方吧。喜欢我们文章的,麻烦点个关注哦,随时获得有用的资讯。
关键词: